
大江网/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吴轶曌、记者邬强报道:9月7日,在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曹会村会门古文化戏台上,会门村下河调剧团的演员们唱起了采茶戏《画图记》。
昌邑采茶戏,是一种带有哭腔的“下河调”,在20世纪五十年代盛行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采茶戏,而能唱“下河调”的人已不多,这种传承了数百年的古老唱腔面临失传。
在陶端灿看来,唱戏不仅能够使自己快乐,并能够将快乐带给更多的人,他会一直坚持唱下去。
“昌邑乡有曹门、会门、西门、楼下、大坊、良门、坪门、王家、密头、桥板头、唐家、李家等14个业余剧团,保存完整并注册在案的剧团有6个,注册登记人员157人。”昌邑乡文广站站长高传来告诉记者。
新建区采茶戏“下河调”是号称“江南戏窝子”昌邑乡的地方代表性曲种,是新建区戏曲的明珠,可与弋阳腔、旴江调媲美。
近年来,昌邑乡大力推广“下河调”的传承与保护,开展“戏曲进校园、进社区”等活动,留住昌邑乡特有的鄱阳湖地域文化,着力打造“戏曲之乡”,对昌邑文化深入挖掘、统一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