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江视听合作热线:0791-86847815 13517097102QQ:66095626
各地报纸纵览 华南城高铁商务
您当前的位置 : 您当前的位置 : 大江视听 > 信息荟萃

砸窗通风不可取,应急有序方为上

发布时间:2025-07-05     编辑:叶新阔     来源:大江网

  大河报消息,有网友称,其乘坐的K1373次列车中途发生故障紧急停车,因车厢闷热难耐,有人破窗通风。事件引发关注,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,引发热议。

  旅客擅自砸窗的行为虽事出有因,但本质上是对公共设施的破坏,于法于理皆不可取。列车作为封闭运行的大型公共交通工具,任何擅自破坏设备设施的行为都可能引发连锁风险。现场视频显示,黑衣乘客在情绪激动下挥锤破窗,这一举动虽暂时缓解了局部闷热,却埋下多重隐患。法律界人士指出:“只有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,比如说车辆发生倾覆,或者人员要逃生等紧急事件,可以破窗,否则就属于破坏交通设备设施行为。”当时列车处于停滞状态,并未出现倾覆、火灾等直接威胁生命的紧急状况。更重要的是,若列车在车窗破损后突然恢复运行,高速行驶的气流与飞溅的玻璃碎片存在危及乘客安全的隐患。可见,规则为群体安全设定了底线,但个体的越界“自救”极有可能将全车人置于未知风险之中。

  回溯事件全程,事实上当时情势尚未发展到必须破窗求生的地步,列车工作人员已启动应急方案逐步化解危机。据亲历旅客证实,列车停车后不久,乘务组已主动打开车厢换气窗,缓解空气流通问题。随后乘务员组织身体不适者及老幼旅客转移至人员较少的软卧车厢,优先保障脆弱群体安全。同时,工作人员搬出应急储备的矿泉水,向儿童、老人等重点人群有序分发。这些措施为列车后续恢复运行奠定了秩序基础。退一步来说,若当时环境确实恶化到必须破窗的程度,也应由工作人员评估后统一组织,确保破窗位置合理、防护到位,避免乘客被玻璃划伤或引发踩踏等问题后再进行破窗,而非由个人贸然行动。

  铁路公安对该旅客的从轻处理体现了执法温度,但绝不能成为效仿的理由。柔性处置并非对违规的纵容,而是通过教育引导强化公民法治意识——维权须以守法为前提,紧急状况下更需信任专业处置力量。在此次“破窗”事件,面对车厢内不断攀升的焦虑情绪,乘务人员迅速兵分多路:一组人员坚守被砸窗口,以身体构筑临时防护栏防止乘客爬窗跳车;一组紧急疏散周边老人儿童,高喊“先把老人家转移过去”的指令清晰有力;另一组则逐节车厢配送饮用水,用基础物资稳定旅客情绪。这些行动表明,“旅客至上”并非空谈,而是根植于专业素养的责任担当。

  钢轨延伸之处,承载的不只是族途与速度,更是一个流动社会的秩序与温度。突发事件恰如试金石,既考验着个体在压力下对规则的坚守,亦检验着公共系统应急响应的成色与执法者的智慧。唯有将应急处置权交给专业力量,将个人行为约束于制度框架之内,方能在突发事件中守护生命安全的坚实屏障。当每一次出发都伴随着对规则与互助的笃信,旅途便不再只是空间的位移,而是公共文明向前延伸的证明。(黄小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