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江视听合作热线:0791-86847815 13517097102QQ:66095626
各地报纸纵览 华南城高铁商务
您当前的位置 : 您当前的位置 : 大江视听 > 信息荟萃

警惕“冲动避险”形成“破窗效应”

发布时间:2025-07-05     编辑:叶新阔     来源:大江网

  近日,K1373次列车旅客怒砸车窗的行为,竟被部分网友视为“英雄”。这种错误认知不仅混淆是非,更可能诱发“破窗效应”,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秩序。必须明确,任何破坏列车设施的行为都不应被美化,更不应被效仿。

  在未遭遇生命威胁时,理性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。列车脱线后,铁路部门及时打开80余个气窗通风降温,将自带的40余瓶矿泉水分发给旅客。铁路车务段紧急协调送来900余罐八宝粥、1300余瓶矿泉水,安排工作人员上车接力式传送给旅客,联系10辆120救护车在东孝站做好了应急准备。作为旅客,在列车突发故障时,应正确与列车工作人员沟通、如何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等,避免类似砸窗等过激行为的发生。

  未危及生命时砸窗,本质是一次冲动的短视行为。部分网友以“车内呼吸困难”“列车晚点损害权益”等理由为砸窗者开脱,殊不知,列车车窗一旦破损,可能引发玻璃飞溅,导致空气动力异常、外部异物侵入等风险,也将干扰行车调度,严重影响后续行程,绝非“个人紧急需求”所能抵消。

  纵容“冲动避险”或成负面示范。法律对“紧急避险”有严格限定,正是为了防止公共利益被个人主观判断随意侵蚀,真正的紧急避险是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,而砸窗行为却是“为避小害而造大害”,二者在法律评价上有着本质差异。法律专家认为,在铁路部门已采取合理措施改善酷热情形,乘客仍砸窗则可能担责。虽然公安部门充分考虑到事件的特殊性,未对该旅客进行拘留,仅对其批评教育后放行,但此结果不可成为效仿“冲动避险”的护身符。

  “破窗效应”理论揭示,环境中的不良现象若被放任,会诱使更多人效仿甚至变本加厉。若对砸窗行为予以肯定,无异于释放“维权可突破法律底线”的错误信号,让“按规则办事”被“闹得凶就有理”的错误逻辑取代。试想,若今后旅客因晚点、拥挤等问题争相砸窗,铁路运输秩序将陷入混乱,公共安全防线也将形同虚设。

  诚然,唯有理性表达、冷静维权,才能避免“破窗效应”的恶性循环,才是真正守护每个人安全的“紧急避险”。(丁波、昭满)